早正在20年前,村落交通还很未便利,要来处事,村平易近要一大早搭乘农用车出门。“群众一等就是一早上,未便利。”毛青松找来一个旧文件柜进行改拆,以村为单元分好抽屉,做成一个简略单纯的“便平易近办事柜”。群众非论何时来到,只需要将材料和要办的事项写好,放正在对应的抽屉里便可分开,村平易近们从此再也不消苦等了。
毛青松虽然只担任叶赫镇以东6个村的义务区工做,可是,叶赫镇13个村72个天然屯的村平易近就没有他不认识的。刚从警那会儿,为了能尽快和乡亲们打成一片,他揣摩动手写了几百张警系卡,留下名字和本人的德律风号,走村入户时就把卡片贴到老苍生的炕头。很快,“炕头”警务就阐扬了感化,联系卡贴出去几百张,自动联系毛青松的群众越来越多,“有事就找小毛”慢慢成为了叶赫镇乡亲们的共识。